多名未成年人在手机游戏上进行上万元充值的案例再现。
近日《蛋仔派对》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漏洞正在引起关注。
据极目新闻、大象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多名未成年人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中充值,金额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上述家长发现孩子在手机游戏中充值后,均曾向平台要求退回充值款但都遇到困难,随即向媒体求助。
这些案例也被一一曝光,据河南本地媒体大象新闻统计,目前求助的家庭已经覆盖了河南18个地市,48个家庭总计充值金额超过32万元。
9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直接向《蛋仔派对》发出三问,指出《蛋仔派对》被消费者集中反映游戏存在防沉迷漏洞。
而在10月凤凰网发现,《蛋仔派对》中,孩子们正在被骗子围猎。
在社交平台上,以“蛋仔派对”为关键词检索,能发现很多家长分享孩子被诈骗的帖子。
此外,暑假期间,浙江、上海、广东东莞、福建泉州等多地政务号都通报了《蛋仔派对》相关的未成年诈骗案件。
根据浙江温岭警方政务号,9月期间,温岭全市就发生“蛋仔派对”类游戏诈骗29起。
在接受凤凰网科技·新视界采访的5名家长中,被骗金额最多的是一位10岁的小朋友,家长发现时,银行卡已被转走超过20万元。
《蛋仔派对》是一款糖豆人手游,凭借可爱的游戏风格、简单的游戏模式以及强社交属性,吸引了10后、00后等大量未成年用户。
据官方资料,这款游戏每日上线的玩家已破300万。
新视界实测更发现,用户登陆《蛋仔派对》时只需填写姓名、身份证信息,以此判定是否纳入防沉迷系统。
随意输入任何一个成年人的真实身份信息,都可以直接游戏,没有二次验证。
退出后再次打开游戏,也不需要验证身份。
在最严防沉迷实施2年了,《蛋仔派对》竟还有如此之大的漏洞,为何不管管?
对此,凤凰网科技·新视界蒋澆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守门员形同虚设,网易和《蛋仔派对》需要赶快堵门和道歉。
一旦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体系而进入到游戏之中,游戏厂商就应当因为设计上的漏洞而担负相应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退还充值金额、关停相关账号、主动发布道歉声明和快速迭代游戏版本封堵漏洞。
与此同时,家长反映称,孩子用自己的账户能轻易登陆《蛋仔派对》游戏进行充值,但家长退费举证困难。
这其实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老问题,也没得到过有效解决。愚以为:
家长退费举证难,长期存在于各种游戏产品之中,由于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而难以留下直接证据,相关退费举证本身难度较大。
游戏厂商或许可以在最严防沉迷要求下,对此类家长申诉,只要证明其确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游戏账号确有消费,即可退款并同步封停相关账号。
游戏厂商在防沉迷体系里,扮演着一个在虚拟世界的守门员角色,通过技术化手段来不断封堵防沉迷漏洞,和家长这个现实世界的守门员一起消弭隐患。
史上防沉迷新规落地两年后,仍有大量未成年人绕过实名系统登陆《蛋仔派对》,并多次被监管点名。
游戏厂商在这种状态下,更应该把科技用在正确的地方。如除了实名制和人脸识别外,还进一步通过大数据挖掘问题数据等手段,结合未成年人日常行为习惯(游戏时间集中在放学后、寒暑假等),找到“穿越火线”而来的未成年人。
当然,目前技术条件下,人脸识别是防沉迷系统最有效的武器。
人脸识别工作能确实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上具有“物理隔离”的解决奇效。
但问题在于人脸识别工作的研发、运维以及数据保密等,均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支持。
中小游戏厂商无此资本、技术实力,难以部署到位。
不过,网易作为中国目前和腾讯并列的游戏顶流,不存在实力问题,为何不弄?
请网易出来走两步,给个交代吧!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