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大作摆烂年,或许买游戏要谨慎些了

时间:2022-01-15 13:44:40 来源:游戏主播网

大家好,欢迎来到玩家乙的日常交流场所,大概都是聊一些游戏相关的东西。

今天简单的谈谈我关于买游戏这件事的心路历程,个人见识比较浅薄,第一次写这种比较综合的文章,篇幅所限基本只围绕Steam展开,如果太片面或有错误希望能慷慨指正,谢谢!

1、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满满当当的游戏库存。

在讨论之前,先请穿山甲现身说法,在吃这方面,他深谙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鸡汤的珍贵,也认为喝鸡汤是一件美事,因此他理所应当的认为众人理应喝了这碗“精心炮制”的鸡汤。

吸溜吸溜吸溜

是呀,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有什么吃什么,甚至过街老鼠都会被端上桌,仔细打量加上精确计算之后再小卸八块分予大家,因此家中长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可耻”。

但如果现在问你“吃饭是吃饱还是吃好?”,我相信有人会回答“不仅要吃的好,还要饱的刚刚好,六分少,八分多,七分正好。”

也是在最近几年(大概2017年底开始),一句“我全都要”深入人心,深到什么程度,就是用6个圆就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实在是抽象到发人深思。

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全都要

为什么会这么流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今时今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在不断上升,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被重视,人们的生活越发的丰富和精致。

但生活富足起来的同时,消费主义也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比如,逛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应该买杯奶茶?又或者在Steam“春夏秋冬花里胡哨”促销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不买就亏了?前几天在EPIC又买了几款游戏呢?无主3、大表哥2、暗影火炬城、四海兄弟还是死亡搁浅?

反正我总是忍不住剁手

特别是“年轻”的8090,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接受游戏的洗礼,多数都有过为了买游戏节衣缩食的经历,会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个游戏,比如我小时候就和朋友花了几个学期一起玩叶绿火红和红蓝宝石。

经历过游戏被称为洪水猛兽,甚至“电子海洛因”的年代,因为玩游戏而被父母教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也会羡慕能和父母一起快乐游戏的朋友。

放学后三五成群的玩小霸王

而当8090们到了赚钱的年纪,又处于游戏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手机、PC、主机多开花,各种消息目不暇接,新游戏层出不穷,老游戏也有喜迎第二春的一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不留神就会报复式消费,不止要买新的游戏,也会忍不住的补票老游戏,就像“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一样。

2021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66亿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收入588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28.80亿元,同比增长5.15%;主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5.80亿元,同比增长 22.34%。——《2021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而目前,还有时间也有钱的年轻人也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库存多的也往往是8090后,喜欢游戏的我们可以在促销的时候大把大把的进货,但双十一买点东西却要思前想后做几次思想斗争然后转念一想不如把钱留到圣诞促销的时候花。

最好的年代是现在,最应该警惕的也是有点小钱的我们。

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易观分析《2021中国新消费创新趋势发展分析》2、有+1的片刻欢愉,也有-1的无奈叹息。

相对来说,适当的买能够自我满足,随后还能去享受一个好游戏带来的快乐,释放压力,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我有一个务实的朋友,纯把游戏当成茶余饭后或者深夜的消遣,涉猎广泛但是买之前会等评测和口碑,不会跟风也不会追求更新更好的游戏,并且只要在2小时内认为这款游戏没达到预期,他往往会选择退款,所以想让他花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务实的打工人

而过度的买买买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是“退行”的表现,虽然就现在来说买游戏的钱基本大家都不缺,更宝贵的是稍纵即逝的时间。

+10086

拿我自己举例(当然我比不上游戏多价值高的大佬),有时候库存会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被我当成一个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多数时候我能意识到这是“虚荣”的表现,但往往在促销的时候又会忍不住把若干游戏加到购物车然后结账。

矛盾的是,当我想给游戏列表减负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望着满满当当的库存发呆,也才意识到有些游戏买了很久甚至都没下载过,这时候小小的乐趣却变成一种负担,从哪里开始-1?要不就放着吧。

如果我们也摆烂,那就正中资本家下怀。

花钱买了,难道还要花时间玩吗?

3、资本钳制,厂商摆烂,玩家受难。

诚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买的游戏、花的钱越多,资方、开发商和发行商的钱包就越厚实,投入到游戏开发的资金也会更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游戏行业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要知道,资本永远是逐利而为。他们尝到甜头后,往往就会加快产出速度(虚假\过度宣传、缩短工期、降低目标期望甚至压榨员工)以期望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时候就免不了出现低质量的产品(游戏)滥竽充数,糊弄消费者,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名头响了,就会有人会买单,不是吗?

宝可梦就是一个例子,19年GF剑盾发售时精灵对半砍;尽管去年底ILCA复刻的珍珠钻石让人失望,但首周的销量也比剑盾多。

梦都不愿意做了,还做什么宝可梦?

我们的宝可梦,只是资本家的发财梦。

除了宝可梦,近期复刻发售的还有GTA三部曲。

评价和画质对比可以自行搜索求证。

如果说复刻是拿捏了玩家的情怀可以恰快钱,但是大IP的新作总不至于吧?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厂商会做吗?还真会。

2021说是摆烂年也不过分,这里不做过多的列举。(efootball、三国杀之类的大家都就别浪费时间关注了)

一众大作中,2042和cod先锋首当其冲,但远哭6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乱七八糟的bug和跳脱的设计,符合育碧流水线水平(育碧:全靠同行衬托)。

图一乐

我甚至觉得,2021年“最烂”游戏的竞争比“最佳”游戏的争夺都要激烈。

新的一年到来,V社公布了社区投票的Steam年度游戏获奖者名单,其中有一个获奖游戏引发热议——曾经万人瞩目的《赛博朋克2077》此次获得了“杰出剧情游戏奖”。

2077得奖

原本2020年4月16日发售的《2077》,最终经历三次跳票后在2020年12月10日发售。

或许正是反复的跳票生生的把摆烂年从2020拖到了2021,因为就《2077》发售时的质量而言。已经足以击碎许多预购玩家对大厂和大作的信心,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剧情和地道的中配,在游戏着实无法带来什么惊喜——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精雕细琢,2077会是一个各方各面都非常优秀的游戏。

《2077》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甚至以一己之力助推了steam站点的升级。

在 2020 年度最重大的游戏发行之一——《赛博朋克 2077》的助推下,我们达到了 52 Tbps 的下载流量记录(仅预载期间就达到了 26 Tbps),是上一次记录的两倍。 尽管处于防疫封锁之下,我们仍然努力对其中一个网络站点(芝加哥)进行了完全升级,并添加了 3 个全新站点(法兰克福、达拉斯、布宜诺斯艾利斯)。此外在 2021 年上半年,我们还将新增至少 2-4 个站点。——“Steam回顾2020”

一开始,有人说《2077》跳票是为了减少BUG,打磨出更好的作品,给玩家带来更棒的体验,是在给玩家谋福利,总比给一个半成品出来的好,所以跳票无可厚非,听起来似乎没有破绽。

直到《2077》三次跳票将近一年,玩家们开始也意识到——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让多平台同时解锁来保证多方的利益,挂在口头的消费者只是安抚和送钱的对象。

“做一个赚钱的游戏”往往比“做一个好玩的游戏”更重要。

蠢驴营销有一手的

4、结语——宁缺毋滥,理智加1。

近年来,游戏市场在水涨船高的同时。我们的阅历、审美和理性思考的也在上升,并且在经历了《仙女座》、《圣歌》、《2077》等游戏的翻车和2021的集体摆烂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大作不再等于好玩、IP不再代表高质量,在买游戏时更加审慎而为,小心翼翼的预购,三思后行的买单成为常态。

遇到顺眼的游戏不再是“早买早享受”,而是“晚买有折扣”,不买“E宝也会送”。

库存数量增速开始放缓,购物车的游戏越来越少,愿望单的游戏越来越多,这是好事。

因为我们越是捂紧钱包,厂商就越需要拿出高质量的游戏才能撬开我们的双手,让我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或许,可以试着玩玩近几年的游戏,不要一味的扩大库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挑选口碑相对固定、趋近完全体、价格较低甚至e宝会白送的游戏,比如上次15连送的游戏就可以玩很久。

厂商们在“比烂”,玩家们什么都不需要比,只需要“避烂”。

也希望接下来的2月份的游戏不要再翻车。

出自黑盒玩家乙-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