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正确,我们还能在这张图里看出什么?

时间:2023-01-13 01:13:13 来源:游戏主播网

文/耶利亚

最近我加的游戏群里全都在流传这样一张图。

就是这张最初流传于日本5ch论坛的各国游戏女角色对比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看,分别是日本、中国、美国、韩国、捷克、土耳其、德国、波兰、荷兰、芬兰。

日本的《艾尔登法环》《龙背上的骑兵》《莱莎的炼金工坊》,韩国的《星刃》。美国的《APEX英雄》《美末2》《上古卷轴》,波兰的《消光2》,土耳其的《骑马与砍杀》悉数亮相,代表我们被选入这张图的,则是《仙剑七》中的月清疏和《嗜血印》中的女祭司。

看到日本论坛这张图的第一眼,我相信你的目光更多的是被右侧所吸引,随后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大字:“政治正确”。

欧美厂商的大妈脸实在让人难绷,龅牙,高颧骨,梯形脸比比皆是。更何况左边就是肤白貌美的一众东亚女角色,两相比较简直是惨不忍睹。

尤其是《APEX英雄》里边的命脉实在是过于辣眼,相比之下,之前反复被玩家拷打的《消光2》的拉万和《地平线:西之绝境》的埃洛伊都显得秀色可餐。

而《APEX英雄》在这张图中格外引人注目并不是没有原因,这款游戏的LGBT角色实在是太多了。截止到目前,游戏中的寻血猎犬、直布罗陀、罗芭、暴雷、瓦尔基里、希尔、卡特莉丝都是LGBT角色。原本的“少数群体”,在游戏里开始变成“多数群体”。

而在外貌方面,纵观《APEX英雄》中的所有角色,你很难将这一批人称为俊男靓女。

当然,日本论坛图中的这些角色只是冰山一角,欧美被政治正确影响的女角色实在太多,政治正确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也就不再多说。

而这张图一方面表现出欧美在政治正确的影响下,对外貌的丑化,究竟能突破何种下限。另一方面,也表明欧美似乎很难出产如同蒂法、尼尔这样的角色。

排除那些公认的政治正确产下的邪神,大部分欧美游戏厂商做的女性角色,在外貌方面,确实难以和东亚一众唯美风的女性相比。

毕竟我在之前就没认出来《死亡回归》(右下角)的封面上的这位主角是个女的;而被玩家称作《骑马与砍杀2》第一美人的拉盖娅女王,和左边中日韩三国的女角色相比,也是黯然失色,更别提B社游戏里,最多的永远是有关外貌的MOD。

当然,图中没有并不代表所有欧美游戏都没有好看的女角色。《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巫师3》叶奈法,《OW》中的Dva,这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早已深入人心,她们的美貌也广为称颂。

另外,也有些欧美国家是政治正确的净土,法国就很少整出这方面的阴间活。《奇异人生》的麦克斯,《瘟疫传说》的阿米希亚,《底特律:变人》的卡拉,都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女性风情。育碧游戏中的女性虽然风格迥异,却也没有故意和大伙审美反着来的臭毛病。

但总的来说,欧美游戏中的女主较之东亚游戏圈,还是略差一筹。

我想,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都甩给政治正确这个黑洞,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好好聊的。

我只是粗浅玩过一些欧美角色扮演类游戏,但在我看来,欧美与东亚在游戏角色形象上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欧美的创作者同东亚创作者在游戏设计思路上的不同。

欧美对于角色的把控,就像他们对世界观的构建本身一样,更加侧重于真实,可靠,严肃。

所以说,如果把欧美游戏女性的“丑”一股脑的推给“政治正确”,其实有失公允。

举个例子来说,在上世纪8、90年代,《龙与地下城》等TRPG在欧美玩家群体间风靡时,规则书上描绘的小精灵女性和暗精灵女性的形象,就是相当掉san的。

而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询问B社的游戏总监陶德·霍华德(制作过《上古卷轴》系列和《辐射》系列)关于WRPG和JRPG的看法,而陶德所说的,我相信能够代表现如今大多数欧美游戏和日式游戏的区别。

大小姐,无数《老滚》玩家的梦中情人

陶德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JRPG并不感冒,认为他们的故事过于浪漫和儿戏,而自己所追求的,是一种严谨,真实的游戏体验。

的确如此,欧美的一众RPG确实没有JRPG那么多的热血和友情元素,主角没有拯救世界的梦想,刻画更多的是角色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态度的确涵盖了大部分的欧洲游戏制作人。

这种力求真实理念不仅贯彻到了大多数欧美游戏的机制设计中,在美术领域同样适用。对于真实的追求,使得很多欧美游戏,对相貌的消极因素都进行了还原,无论是高耸的颧骨还是扁平的嘴唇,你都能在他们的游戏中轻松发现。

说的就是你,木精灵

我想,正是这种游戏设计理念的根本不同,才使得双方的女性角色会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而政治正确这事儿吧,可以说是让欧美游戏的女性变丑的“助燃剂”,但至少从角色扮演类游戏一侧来看,它并非是主因。

在我看来,欧美创作者对于写实的追求,就像一种模因一般互相影响,使得他们在女角色的颜值上,比起中日韩来说,原本就没有那么惊艳。

当然,这里也不乏例外——在政治正确风潮之前,古墓丽影的劳拉的确是主打香艳性感的。毕竟没有哪一个考古学家会穿着背心和热裤下到古墓中探险。

90年代可是有官方御用的劳拉模特来扩大玩家群体的,劳拉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跨界的游戏角色

因此不仅仅是女性角色,你看看欧美和日本做的三国角色之间的区别,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写实的风格本就不容易让人惊艳,欧美政治正确风潮加剧了这种差异,让“一眼普通”变成了“一眼丑”,这才诞生了埃洛伊、拉万这些邪神。

别误会,欧美玩家看到这些角色同样是要摇头的,只不过他们的制作者似乎并不愿意,通过美化角色形象这种简单的方式去赢得玩家们的青睐。

我没有说这两者谁高谁低的意思,不过对我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当市面上同时存在不妥协的美术风格时,美型的风格才会找到自己舒适的区域。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态,正是我需要的。

再回看东亚这边。

中日韩三国的角色担得起肤白貌美这四个字,第一眼看上去,就能给人最简单的享受。游戏作为商品,其意义就是给玩家最好的游戏体验。对于这一点,似乎我们并没有欧美那么纠结。

东方的游戏角色更倾向于理想化和美型的。人物面部比例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美化和夸张,人物往往经过美术加工,在现实中并不能找到如此完美的身材和样貌。

而当我们细细品啜中日韩这三国的女性角色时,又能发现这三者虽然都刻意地美化了人物外貌,但相互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

你会很轻松地发现,日本角色的呈现,是图中最为丰富多彩的。

图中无论是二刺猿纸片人,还是相对写实的风格,抑或成熟的三渲二技术,游戏中的女性角色都能让玩家为之倾倒。日本人总是能在注重角色特征的同时,照顾好其美观度。

这种多样性,我想得益于日本相当全面且丰富的游戏生态。作为电子游戏的发源地之一,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厚的游戏底蕴,开创了街机时代、家用机时代,并在移动游戏时代同样大放异彩。

而悠久的游戏历史,又创造了丰富的游戏类型,日本涵盖了RPG、SLG、AVG等你能想到的全部种类。无论是格斗游戏中角色的夸张洒脱,AVG中帅哥靓女的明眸皓齿,派对游戏中的温润可爱,你都能在日本游戏中轻松发现。

说到底,这种创造,来源于悠久的产业积累,以及日本人自身对于游戏作为商品的清醒认知。

相比之下,韩国便缺乏这种积累,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就相当简单粗暴。

韩国高度发达的网游,使得游戏的商品属性相对而言更重。一提起韩国女角色的通用形象,大多是裙子黑丝高跟鞋,再来个半漏胸。美则美了,却缺少些灵魂。

如果将游戏女性角色的刻画,从唯美到现实(图方便用这个词,各位凑合领会下哈哈)画一根轴,那么韩国无疑处于唯美的极端,和欧美一众国家大相径庭。

最近很火的《NIKKE:胜利女神》

而中国的游戏,则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美术方面向日韩看齐。

由于网游发达,产业结构和韩国相似,因此在美术风格上,很多国产游戏都会带着一股韩式网游的风味。

这一点,和我国的动漫产业非常相似,看着如今3D动画中人物的标准人偶脸,不少网友都会怀念上美时期出产的国漫作品。

游戏依旧如是,比起过去,我们的一些美术特点反倒被消磨了。如今的武侠立绘中不再有过去那种或苍劲,或柔和的美术特征。

你把韩国的《黑色沙漠》说成武侠游戏,我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像《刀剑封魔录》这种在当时被视作审美泥石流的作品,粗犷的线条在今天看来反倒非常能代表国产游戏的武侠气概。

不少人都曾说过这款游戏的封面丑陋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绘画技术不过关,封面在整体气质的把握,对于这么一款暗黑世界观的游戏来说,其实相当到位。

这种在港漫影响下的独树一帜,在进入3D化时代后,再难以为继。随着大陆的单机市场走向没落,网游崛起,韩国的磨皮风格在中国大行其道。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武侠游戏都顶着一张韩式的洋娃娃脸,玩家大多时候只能通过不同衣物区分角色。

《赵云传》重制版的角色立绘和原版的风格差异就非常大

不过这一点,在近些年开始逐渐有了不小的改观,随着我国游戏产业,尤其是移动游戏产业上的不断发展和耕耘,手游也越来越呈现不同的面貌。《原神》《明日方舟》《碧蓝航线》等国产手游,都凭借着自身优秀的美术设计杀入海外市场,与日式游戏韩式游戏同台竞技。

而在独立游戏方面,随着游戏制作门槛的降低,同样也是百花齐放,各种像素风、极简风游戏层出不穷。在角色设计这一方面同样不乏出色之作。

所以至少在我看来,日本网友制作的这张图,似乎应该在中国再加上几个角色,才能代表我们目前的真实水平。

如今再看这张图,我们除了扑鼻而来的“政治正确”的气息(命脉实在太丑了),也确实能发现一些在这之外的东西。

日本的百花齐放,欧美的不堪入目(个别),韩国的光鲜亮丽,这些游戏人物外表上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游戏在设计思路以及产业分布上的不同。

比起欧美各国以及日韩两国,我们仍然处在模仿和学习阶段。虽然在手游的二次元领域,我们已经完成了追赶,但目前国产的大多数3D游戏,还是带着一股浓浓的磨皮韩风。这点就连作为我们单机头部作品的《古剑》和《仙剑》,也无法避免。

如果《黑神话》能够成功落地,也能看做打破韩式脸垄断的第一人

虽然在非二次元领域,我们仍有同质化严重这样的问题,但我想,但比起欧美游戏的政治正确,中国玩家在角色的相貌上需要操心的可能更少一些。

毕竟审美疲劳和丑,应该……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