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真实历史与小说的故事,差异与影响

时间:2023-04-25 13:45:13 来源:游戏主播网

《裴注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主要的著作。《裴注三国志》是南朝宋之朝臣裴松之,受宋文帝刘义隆之命补注《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宋文帝以其过简略,策命裴松之增补。三国志是以《魏书》、《吴书》、《蜀书》单独成册,后人合缉而成《三国志》,无表无略,因为蜀国未设史官,是陈寿亲自辑录而成,多有遗漏错误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裴松之根据掌握的资料,包括野史和神话。如《搜神记》、《神话传》等将一些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加以补记,成为了野史和正史的集合体,也成为后世文学家、小说家、艺术家传播加工的素材,成为《三国演义》的重要内容。

裴松之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而成,所引招书有150余种,皆注出书名,而今大部分都不存在。其注文历来被认为多过陈寿本书数倍,《三国志》正文为36万多字,裴注为32万字。读《三国志》必须读裴注,才能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三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反映三国英雄人物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是在《裴注三国志》的基础上,集合了后世的传说、戏文、话本及文学家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内容,经整理再创作形成的。有70%左右的内容取自于《裴注三国志》,并且摘抄了大段原著文字,如《隆中对》、《前后出师表》等。

但也虚构了许多内容,有些人物和事迹是不符合历史记载的,尤其是诸葛亮更加神化虚化,对曹操、刘备、关羽等人比较片面,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是小说家言,不是真实历史故事,不能等同于历史。不能用三国演义的内容来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

而《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巨大,自面世以来成为文学巨著。无论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广泛流传,通过戏曲、评书等形式在民间大为传播,成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通过影视手段加大了其传播力度。

三国英雄人物

每个人都知晓一段三国故事和一个三国人物,其中关公成为了武圣人武财神,享受帝王的名号,遍布各地有关帝庙。《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其文学价值,政治军事价值和历史价值巨大,由此形成了三国文化,三国历史人物和历史名迹,更加提高了其价值和影响力。而《裴注三国志》也因《三国演义》扩大了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历史真相和小说故事相互影响。但是《三国演义》也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认识分析和研究,甚至是替代了真实的面孔。曹操就丑化负面化,成为虚伪狡诈狠毒的奸臣,诸葛亮就神幻化,许多传说故事都嫁接他的身上,关羽的忠义更加神化,而为后世敬仰,给还原历史真实的面孔带来一些麻烦。

赤壁之战画面

可以借助于《三国演义》推动三国历史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更深入的研读《裴注三国志》更深刻的记住小说中的人物。但是《三国演义》和《裴注三国志》要分开来阅读,历史毕竟是历史,用历史的方法和观点去分析历史的真相和历史规律。小说是文学作品,更强调人性和德义,以文学的观点去认识和解读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感悟。

《裴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源与流的关系,了解真相应当追根溯源,感知丰富和永恒则拜读《三国演义》,所获不同,相得益彰。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