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经典的游戏系列,那就不能不提由Square Enix打造的《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该系列最新的作品自然是六月下旬正式推出的《最终幻想16》,目前全球销量已经突破300万套,考虑到该作是PS5限期独占产品,上述情况算是一个还不错的开始。《最终幻想》系列如此长寿,让许多粉丝也常常吐槽《FF》一点也不“Final”。
许多人应该和博士一样会很好奇:《最终幻想》当初为何会取这样一个名称?目前在玩家社群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原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史克威尔(Square)是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小游戏公司,制作了一些产品,不过都没掀起什么水花,公司一度濒临破产。
当时市面上《勇者斗恶龙》非常火爆,于是设计师坂口博信决定模仿一下。制作一款角色扮演游戏,看看能不能起死回生,而这款产品就是《最终幻想》初代,游戏名称则代表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搏”和“最后一次幻想”。后续的事情我们则非常清楚,该作大获成功,史克威尔(Square)活了下来,后续还和艾尼克斯(Enix)合并,成为如今的游戏巨头之一。
博士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绝大部分玩家对上述的说法深信不疑,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实情况呢?或者是经过加工的都市传说?想知道答案的话,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去问当事人了!而在近期举办的一场欢庆《最终幻想》系列35周年的活动上,最终幻想之父坂口博信亲自回复了上述问题,根据他的说法,游戏定名的过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坂口博信表示自己知道这个在粉丝之间谣传多年的说法,而游戏采用《Final Fantasy》这个名称的真正原因并不复杂,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取一个能够简单缩写、让人印象深刻的名称,而这个想法也借鉴了《勇者斗恶龙》,因为《Dragon Quest》的简称《DQ》非常简单好记。当时他们定下了《FF》这个简称,而全称一开始则是《Fighting Fantasy》!
有趣的是:当时市面上有一款桌游已经使用了这个名称(并注册了商标),于是团队只能想出另一个新名称,也就是《Final Fantasy》。也就是说,“Final”和“公司破产”、“最后一搏”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另外,如果这款JRPG真的叫《Fighting Fantasy》的话,似乎会被人误会是格斗游戏,反而不美了。
或许当年史克威尔(Square)在做出《最终幻想》之前确实已经濒临破产,或许《最终幻想》当年失败的话。团队确实会分崩离析,但是开发人员在确定游戏名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想法。这让博士想到了如今的许多阅读理解题目,你让原作者来回答,都搞不清楚所谓的中心思想。